海洋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成为下一个战略制高点。
7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8月15日,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下一步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区、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并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现路径。
“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接续取得一批原创重大成果,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马维晨表示,与此同时,加快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同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今年以来,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8月份以来,多地出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新版山东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即将出台;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海南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等。
一个亮点是,8月13日,求是网刊登题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指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够有效破解陆域发展瓶颈和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依托海洋资源禀赋,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技术为支撑,在深远海进行规模化高效水产养殖,有利于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依托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海洋产业链延展,培育和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海洋新药、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培育壮大滨海游、邮轮游、海上游、海岛游等文旅业态,有利于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赋能与产业增值相互促进,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结构。
此外,落实已出台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将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当一定规模和相当数量的海湾城市得到科学布局、优化发展和有效管理,海洋空间精细化管控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可以实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双建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进一步摸清海湾资源家底,以主体功能定位为指引优化海湾开发保护格局,“一湾一策”引导差异化发展;其次加强海湾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的整体评估和论证;最后以现代海洋城市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湾产业体系,推进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优化整合。